您的位置:主页 > 茶饮 >

循香而来 小罐茶携手《中国国家地理》探寻台湾茶的优雅

台湾与大陆一衣带水,早在200多年前,由福建引入茶树栽培,而青出于蓝胜于蓝,如今的台湾茶享誉国际。作为新中国茶的代表,小罐茶把台湾冻顶乌龙茶请回了家,从而让内地消费者也能品尝到台湾名茶。

小罐茶台湾乌龙茶广受消费者喜爱,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地理环境才能孕育出如此醇厚的味道,又是怎样的技艺才做出如此幽雅的香氛?

10月30日,小罐茶携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一同前往宝岛台湾,踏上“发现”台湾茶独特之美的旅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单之蔷,云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茶叶专家李旭作为“发现大使”,前往台湾探访“小罐茶台湾高山乌龙茶”和“小罐茶台湾冻顶乌龙茶”的产地。著名摄影艺术家林铭述全程见证了这段从城市到原始森林,从原茶产地到制茶工厂,跨越2000多公里的探寻之旅。

循香而来 小罐茶携手《中国国家地理》探寻台湾茶的优雅

发现高海拔:一片2100米海拔的神奇叶子

昂然的中央山脉,挑起台湾屋脊,条条河川,顺势而下,为农作物的生长带去不可或缺的水源,高山的灵气孕育了高山茶、高山高丽菜等特有物种,更将人与自然紧密相连。高山云雾出好茶,处于台中市的和平区与南投县的仁爱乡,海拔超越2100米的山区,正是小罐茶高山乌龙和冻顶乌龙的主要产区所在。

循香而来 小罐茶携手《中国国家地理》探寻台湾茶的优雅

除了泰雅族等台湾原住民,这里在很长时间里人迹罕至,隔绝的地理环境保存了源自古老时代的自然生态。冰川溪流,苔草地衣,珍稀物种樱花钩吻鲑的出现,让“发现大使”单老师惊喜不已,作为硕果仅存的“冰河孓遗”生物的代表。这种鱼类只能在纯净的高山溪流生态系统中生存,这也充分证明了小罐茶高海拔茶园的优质环境。

循香而来 小罐茶携手《中国国家地理》探寻台湾茶的优雅

山路蜿蜒,崎岖难行,点缀在群山之间的小罐茶茶园,格外醒目,想要到达这些茶园,并非易事,需要乘坐被称为流笼、单轨车的交通工具。为了达到与大自然浑然天成的最佳状态,让茶叶充分吸收高山生态的养分,小罐茶倡导和实践“自然农法”,也就是说,整片茶园不使用除草剂、不过多的人为干预生态,只使用大豆等植物做自然堆肥,充分利用健康的土壤力量,让茶树在由土地维系起的人与自然的有机循环之间自在成长。

循香而来 小罐茶携手《中国国家地理》探寻台湾茶的优雅

高山土壤富含有机质,给予茶树充足的营养,2100米的高海拔,让这里昼夜温差极大,在这里,茶树生长缓慢,芽叶粗纤维少,叶肉更厚实,富含果胶质。在春夏之交,全天云雾笼罩,适宜的湿度和充盈的雾珠使环境可见光中的红黄光得到加强,提升了茶叶中叶绿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孕育出色泽鲜润,滋味浓香的高品质茶叶。

穿行于茶园,碧涛滚滚的行行茶树,土壤上覆盖的青苔氤氲着莹莹水汽,在朦胧的雾霭之间,茶叶的清香让人神清气爽。发现大使单之蔷不禁感叹:“在这样的山,这样的云,这样的水中长出的茶,怎能不是好茶?这样好的高山生态环境,让我很自然的联想起好茶。”

发现高技艺:台湾茶界的“奥斯卡”得主

台湾“神农奖”素有农业“奥斯卡”之称。在小罐茶台湾乌龙茶的团队里,有两位这样的“奥斯卡”得主。来自五代制茶世家的杜西铨大师,带领历届台湾“斗茶赛”冠军得主组成“茶王”团队的茆聪富大师。他们是小罐茶台湾乌龙茶的产品经理,大概只有这样的专业阵容,才会不辜负茶农们全心全意培育出的好茶叶。

循香而来 小罐茶携手《中国国家地理》探寻台湾茶的优雅

“做茶如做人”,大师们恪守着先祖的理念,为做一杯好茶不遗余力。小罐茶台湾乌龙茶有着所有茶类中最为繁杂的制茶工序。比如,一款真正的台湾好茶,一定要经过日光萎雕和室内萎雕的繁复处理。成长适宜的茶树鲜叶被农人采下,经由日光萎凋挥发掉多余的水分,激活鲜叶中酶的活性,之后在大师手中被布包成球状揉捻,这道被称作“热团揉”的工艺赋予了台湾乌龙茶优美的半球形外观,揉捻时间、次数和松紧程度都要依茶叶本身含水量、老嫩度、温度、外形圆整度而定,每一个茶团都需要被揉捻七十次以上,一天时间内五六个人同时开始做,通常需要从早上六点多忙到凌晨两三点,而且一天也只能做到三十颗。

循香而来 小罐茶携手《中国国家地理》探寻台湾茶的优雅

来源:中国食品质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