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奶制品 >

“民生大餐”的十二道湘味,永州这道咋样?

  民生忧乐,念兹在兹。一年来,湖南各级党委、政府以“让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问民需、解民困、化民忧,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有声,为人民群众带去热腾腾的希望。且看——

  “民生大餐”的十二道湘味

  1月22日,湘潭市岳塘区,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的张筱婧,目前在一家物业公司任职。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孙敏坚 唐婷 苏莉

  李国斌 沙兆华 何金燕

  去年初的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长许达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庄严承诺:办好12件重点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开展黑臭水体整治、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一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把人民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大责任”扛在肩上,全力烹制惠及广大群众的“民生大餐”。截至2018年底,12件民生实事14项指标全部如期圆满完成。

  连日来,湖南日报记者分赴全省各地,在田间地头、车间学校、房前屋后,触摸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他们告诉记者,这一道道“湘”味满满的“民生大餐”,正是幸福的味道。

  1.就业就在家门口

  “颠沛流离10多年,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1月22日下午,在湘潭市岳塘区的家门口实现再就业的张筱婧,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今年50岁的张筱婧,原是湘潭纺织印染厂职工。她1987年进厂,2000年被买断工龄后下岗失业。当时,她还是一个带着孩子的单亲妈妈。

  上有七旬父母,下有年幼女儿,张筱婧必须想办法挣钱。她在街上卖过羊肉串、卖过被套被单、还开过饮食店,都因为生意不好关了门。因为父母身体不好,2018年,在外打工的张筱婧不得不回到岳塘区,照顾父母的同时,也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已经是快50岁的人,属于就业困难人员,去了很多家公司应聘都被拒绝,他们招人都要求年龄在45岁以下。”张筱婧告诉记者。

  社区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推荐她到湘潭市就业安置基地公司——湖南金地物业有限公司应聘。

  2018年3月,张筱婧正式成为金地物业的一员。如今,她每个月工资加奖金能拿到3000元左右,还买了保险,住进了廉租房。“感觉生活又有了奔头。”张筱婧感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越来越多像张筱婧这样的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湘乡人肖泽,在外地打工多年,一直有回家乡发展的想法。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他回乡创业,在岳塘区创办了一家汽车生活馆。创业带动就业,汽车生活馆为当地提供了21个就业岗位,肖泽也被评为湘潭市自主创业就业先进个人。

  从湘钢下岗的丁磊,去年8月在肖泽的汽车生活馆重新就业,成为一名洗车工。靠着吃苦耐劳,他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回乡创业,既发展了事业,也带动了就业,让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家乡人能有一份收入,这是一件好事。”肖泽说。

  1月22日,醴陵市官庄镇官庄村,入村到户的乡村公路。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2.脱贫致富路通了

  1月22日,三湘大地露出了久违的阳光。

  醴陵市官庄镇官庄村下冲组一段新修的水泥路上,不少村民在晒太阳,孩子们开心地跑来跑去。

  记者随意走进一栋两层的楼房,主人程鹏连忙招呼泡茶。

  “门前的路修好后,出门都不要换鞋了。”程鹏笑着说。

  程鹏家门前的水泥路,是2018年11月通车的。以前这里是一条烂泥巴路,下雨天出门,都要换雨靴。程鹏家养猪多年,目前还存栏数十头。“以前只要下雨,饲料车就开不进来,出栏的猪运不出去。现在不管天晴下雨都不影响,饲料可以直接运到猪圈。”

  官庄村村委会主任宋和平介绍,下冲组的这段通组公路,长600米,通车后极大地便利了下冲组的26户人家,村民出行、小孩子上学放学都方便多了。

  一镇之隔的枫林镇隆兴坳村,是老一辈革命家耿飚的故里。

  该村从漆家老屋至漆家祠这段800多米的路,是5个组500多户人家的必经之路。去年12月1日,这段路经过硬化后通车。“路修好后,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帮了大忙。”该村村民、醴陵鲲龙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见河走在新修的路上,踌躇满志。

来源:中国食品质量网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