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粮油 >

小村青年自筹办“春晚” 重拾非遗“跑竹马”

  春节前夕,外出务工、求学的人们已陆续返回村里。腊月二十九,沿着黄土公路,从武汉市区向北驱车70公里,抵达木兰山脚下的杨田村张家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娱乐活动在村民广场举行。

小村青年自筹办“春晚” 重拾非遗“跑竹马”

张家场全景

  张家场是一个大的村落,村里60多户都是陈姓。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村里筹办了“青年自筹娱乐会”,这是舞龙灯等大型民俗活动沉寂多年后,村里的年轻人自发组织的活动。

  85后陈拉负责这次活动的筹办,他告诉我,年轻人不抽烟喝酒,群体性的娱乐活动也少,大家今年想搞出点动静来。“去年是首次举办,但规模比较小,今年前期就准备了一个月。”

  陈炳运提议发起了活动、制作了文化展板,陈拉提供了烧烤架,陈小明提供了音箱……活动班子就这样搭了起来。

小村青年自筹办“春晚” 重拾非遗“跑竹马”

  唱歌、跳舞、烧烤、抽奖、做游戏、跑竹马,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持续了一整天。其中,互动抽奖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每位到广场签到参加活动的村民都可以领到一个序号,活动设置了一二三等奖,准备了食用油、抽纸巾等小礼品,被抽到的幸运者就可以把奖品领回家。

  筹备这次活动花了3000多元,陈拉前期垫付了费用。陈拉等筹办人原本是希望把年轻人聚集起来,但村里的妇女和小孩也来到了现场,整场活动吸引了近百人参加。

小村青年自筹办“春晚” 重拾非遗“跑竹马”

  陈拉说:“年轻人积极参与进来,大家都很给力,配合得很好。”说起改进措施,他兴奋地说,烧烤还是太小众,今后可以在村民广场搞流水席团年饭,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今年活动的一大亮点是增加了跑竹马项目。“竹马”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舞蹈,由竹子制作而成的竹马糊上彩纸,涂色上妆,就成为大家表演的行头。

  张家场竹马是被文化部门认定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村里拿得出手的演艺项目。遗憾的是,这个历史悠久的项目多年前已被人们淡忘。陈拉告诉我,今年村里要把这项活动重新捡起来,腊月二十九的这次演出算是首次排练。

  村里的长辈们也在为非遗项目的复兴忙活,陈大木、陈大成就是其中的两位。

  “一人唤马、六人骑马,加上一套锣鼓系统奏乐,整个项目需要十多人。”村小的退休教师陈大成告诉我,跑竹马除了基础配置,还有按照曲谱写好的竹马歌,变化队形花样跑马,配上竹马歌,让过年别有一番趣味。

  “朗朗上口很地道,有种古老的韵味。”老村主任陈大金清唱的竹马歌令人印象深刻,村里还在读书的年轻人,大多还没有听过这些曲子。

小村青年自筹办“春晚” 重拾非遗“跑竹马”

“乡贤”陈大木

  陈大木是村里的老人,与共和国同岁。他的人生阅历丰富,念过书、参过军、进过文艺宣传队、当过村干部,如今算是村里的“乡贤”,他和陈大成一起筹集经费,每户自愿出钱,如今已筹集约8000元经费,算上专项拨款支持,非遗项目“跑竹马”有望开展。

  “目前村里正在筹备跑竹马表演,筹集的经费用于购买彩纸涂料,添置锣鼓家练,正月十五有可能表演节目。”陈大木高兴地说。

  令陈大木感慨的是,今年的年味比以往要浓,大年三十,烟花的轰隆声响彻整个夜晚。老人告诉我,今年村里放鞭炮的比以往少了,而放烟花的比以往要多得多,“大家腰包都鼓起来了,现在鞭炮都是万响起步”。

  20年前,城市化的进程在内地才刚刚开启,当时村里人很多,舞龙灯、跑竹马等民俗活动很受欢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村民正在慢慢搬离乡村,在这短暂的传统佳节里,村里举办活动也相当不容易。

  割舍不断的是血缘亲情,村民们如今建起了微信群,年轻人也拉起了微信群,就连在城区买了房的村民也建起了微信群,相约在城里聚会。而自发性活动的筹办、非遗项目的复兴,更是凝聚起浓浓的血脉亲情挚爱乡情……

来源:中国食品质量网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