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酒业 > 白酒 >

突破白酒窘境,资本需要什么?

近期,海航集团大规模抛售国内资产,7年前入手的怀酒股份也不要了。

12月7日,海航集团旗下海航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带队在北京集中推介10个优质资产,包括写字楼、酒店、商业地产、在建工程、非上市公司股权等领域。其中包括,有贵州海航怀酒酒业有限公司60%股权。

这是海航经营策略发生调整所导致的。近年来,在聚焦航空运输主业的战略下,海航物流一直在积极推进与航空运输主业及运输服务业不相关资产的处置工作。此次首批推出10项资产,后续还将陆续推出其他优质资产进行转让。

海航出售的怀酒,受到了酒业人的重点关注。2011年,风头正劲的海航集团出资7.8亿元,将贵州怀酒厂揽入囊中,持股60%,一脚跨进了白酒行业的大门。

本预料,海航集团会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将具备优质品质的怀酒,打造成赤水河畔的一匹酱香黑马,没想到,7年来,怀酒一路销声匿迹,业内也几乎不闻其声音。事实上,若不是这次海航主动抛售,怀酒恐怕还将继续不为人所提及。

在整个行业复苏抬头,酱酒市场迎来大热之际,坏消息不断的海航集团却要“断臂求生”了。这段业外资本与白酒行业的联姻,最终还是没有度过七年之痒,徒留下一声叹息。

遥想当年,正是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鼎盛期,世界500强的海航集团入主怀酒,引发仁怀当地政府的极大期望,希望能够重新成为贵州省的“二茅台”。

然而,行业接下来便出现调整,经营环境开始恶劣。更重要的是,海航在怀酒运营上展现了一系列看不懂的操作。2011年,海航即开始筹划资本运作。2012年,规模为2亿元的海航怀酒股权投资基金寻求投资者,该基金募资完毕后,将专用于受让20%海航怀酒股权。海航表示,将积极推动海航怀酒在2016年6月之前实现登陆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最终是没有登陆成,反而还耽搁了怀酒的正常运营。业界普遍认为,海航进入后,没有对怀酒进行经营方面的提升,更少有在品牌、产品和市场上的基础性付出,只是简单的注资以及提供一些商业机会,注定了这个结果。

怀酒的基础本来不差。1951年,贵州怀酒厂成立,1954年正式更名为“国营仁怀县酒厂”,1973年生产出了第一瓶“曲酒”,得到仁怀市消费者的充分肯定和赞赏,由于供不应求,影响力不断扩大。1978年,酒厂进行第一次扩建。1988年,再次扩建并在当年正式更名为“贵州怀酒厂”。20世纪80年代,贵州怀酒名噪一时,获得诸多殊荣,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先生更是题词“赤水河畔二茅台”。不过,资本进入后,怀酒并未一展所长,反而迷失了方向,最终又被资本所抛弃。

这不是个例。就在今年,“领酱国酒项目”被河北华林集团收购而去。曾在茅台镇上宣布斥资150亿元的娃哈哈与宗庆后,至此与白酒再度走远。150亿大手笔没有落地,徒留下一地“娃哈哈集团做不好白酒”的鸡毛。同时,联想集团旗下的丰联酒业也已被衡水老白干打包带走。

这并不代表业外资本做不好白酒,从业内来看,湖北宜化集团收购的金沙回沙酒,天士力集团执掌下的贵州国台酒业等,均做得有声有色。今年以来,再次出现以绿地为代表的大批业外巨头进军白酒的事例。

但一切还是要回到那个话题。无论业外资本有多强,前提是它真的想做好,并且愿意为之付出。从近年来遭遇“中年危机”的海航集团、娃哈哈和联想集团来看,主业已经焦头烂额,早前入手的酒业板块只能无暇他顾,尽早求甩手。

传统白酒产业的“水土不服”,对业内资本的能力和耐力,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大量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都说明,资本与酒业的融合绝不是朝夕之功,它考验的是经营能力、经营理念以及中长期经营发展的耐力。甚至后者更重要。

新入者不断涌进,淘汰者不断退场,海航不是第一家,也绝不是最后一家。在白酒行业,业外资本的窘境突围,还需要漫长的时间探索。

来源:中国食品质量网
推荐图文